渭水南岸跃动着勃勃生机,秦岭北麓充盈着无尽希望
渭滨,是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带头大哥”, 2007和 2008连续两年跻身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五强区”行列,综合实力连年雄居全市第一。 2010年,全区经济总量达到 253亿元,占全市四分之一,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接近 500亿元,占到全市三分之一。
渭滨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一路高歌猛进,得益于它顺天时、享地利——占据最好的地理优势,坐拥宝鸡繁华路段,商贸流通、工业制造、文化旅游等产业基础雄厚——更得益于渭滨区委、区政府居安思危、自我加压,咬定发展不放松,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抢抓关天经济区发展规划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机遇,全力以赴走工业强区之路,以工业基地引领发展,加快转型。
渭滨工业基地的建设,就是渭滨区突破工业发展的点睛之笔。走进姜谭,你能感受到工业基地的出手不凡和气势如虹。平坦宽阔的道路纵横交错,现代化的厂房鳞次栉比,厂房之间绿草如茵、鲜花盛开。这是一个花园洋房式的工业基地,更是一个地里生金的工业基地。目前,这里共拥有安徽合力叉车、陕西凌云电池、青海第二机床、秦川机床集团等 45户企业, 2010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5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07亿元,位居全市县区工业基地第一,在省内名列前茅。今年上半年,渭滨工业基地发展再奏凯歌,实现工业总产值 62.49亿元,同比增长 25%。
气势如虹大手笔书写大画卷
俗话说,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渭滨区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发展工业既能拉动第一产业,又能够推动第三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互动发展。近年来,渭滨区委、区政府明确提出大力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朝着建设工业强区的目标,坚持走“百亿集团引领,工业基地承载,产业集群发展”的道路。特别是把工业基地建设作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重点”工作之一,积极搭建服务平台,全力抓招商,突出抓项目,通过强化资源整合和政策扶持,扩大存量,引进增量。
八年之前,渭滨工业基地拉开了大开发、大发展的序幕。从此,渭滨区工业发展以更加开放的胸怀、更加广阔的平台,迈出了跨越式发展的新步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渭滨工业基地从建设之初,就超前谋划发展格局、科学绘就发展蓝图,始终以高标准的规划为引领,并根据发展变化不断补充完善。工业基地总规划面积 15.36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 12平方公里,新建区 3.36平方公里,共分 4期开发建设。
美好的蓝图绘就,热火朝天的开发和建设成为工业基地高奏的主旋律。为了顺利推进建设工程,渭滨区成立了由区委书记任组长、区长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对工业基地建设的征地、规划、项目建设进行统筹考虑和科学安排。目前,基础设施投资累计完成2亿多元,路、水、电、气、热、通讯等基础建设完备,承载能力不断加强。
八年的创业、八年的积累,渭滨工业基地这方投资热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一个个坚实的足迹,见证了建设者所洒下的汗水,向世人展示了工业基地所走过的不平凡历程:
——一期建设以农产品深加工、机械加工、医疗用品、服装生产为主,开发用地近千亩,基础建设全部到位, 28户入驻企业大部分正式投产;
——二期主要建设装备制造、电子电器专业园,开发用地 1000亩,征地和招商工作已经完毕,自来水、天然气管道铺设完成,工业基地主干道——巨福路二期建成通车,塔稍河西变电站竣工投用。新引进的六大重点项目——安徽合力叉车、凌云蓄电池、秦成工贸、海森美尔电器、青海机床、秦川铸件园项目顺利建成投产;
——三期规划面积 2000余亩,主要建设装备制造园和物流园,已完成工业基地规划报批和整体现场勘查勘察,土地征用基本完成,已确定由市建设局、市交通局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争取今年年底前完成巨福路西段和宝晁公路工业基地段拓宽改造;
——四期主要建设装备制造产业配套专业园,规划面积 1000余亩,已完成用地踏勘,正委托规划部门进行控制性总规、详规的制定。
仔细打量渭滨工业基地的“四步曲”,我们也不难发现,工业基地正行进在一条转型升级的大路上,从“散兵游勇”作战到“集团军”作战转变,而且更加注重引进带动能力强、辐射广、科技含量高、单位土地面积产出能力强、持续贡献大的优质项目,更加注重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和最大效应。
渭滨工业基地办主任黄政元向记者介绍说,今年是“关天经济区”发展规划深入实施的重要一年,也是渭滨工业基地区全面建设的大发展之年。工业基地朝着打造关天经济区重要的装备制造基地的目标,着力破解发展空间日益缩减和中小企业整体竞争力不强的瓶颈问题,实施了五大重点项目,即: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项目,计划投资 5000万元;物流园建设项目,计划投资 5亿元,建设面积 400亩;工业企业发展项目,计划引进项目6-8个,引资 10亿元;中小企业孵化器项目,投资 5000万元,建设 10座标准化厂房,用于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促进大企业大集团技改项目落户;服务平台建设项目:计划投资2000万元,建设工业基地科技创业服务中心。
做大做强 好机制催生新活力
仅仅五年时间,陕西美神服装有限责任公司这个原年生产 30万件服装的企业,产量就翻了两番,年产值也由 3000万元增加到 9000万元。该企业负责人说,美神的快速发展,与当初选择落户渭滨工业基地息息相关。工业基地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和贴心、周到的服务,使入驻企业能心无旁骛地投入到抓生产、搞经营中去,不断做大做强。而在渭滨工业基地,感同身受的企业比比皆是。
黄政元介绍说,来渭滨工业基地投资的企业,工业基地在政策、环境等多方面提供优惠、方便的服务。对国内外知名企业和东南地区产业战略转移或合作发展的大中型企业,入驻后立即启动项目建设“五个一责任制”,实行“封闭式管理”和“保姆式服务”,挂牌保护,对口援建,并给予“七个优先”(优先保证项目规划、优先保证建设用地、优先配套基础设施、优先配置生产要素、优先科技创新支持、优先金融支持、优先财政扶持),协助办理规划、建设的各项手续,涉及区级收费部分实行缓交或免交。
正是由于工业基地精心孕育出了肥沃的发展土壤,才使一粒粒项目“种子”很快发展、成长、开花结果。于是,我们高兴地看到,青二机千里迢迢来渭滨工业基地发展,凌云电器公司开发的光伏储能蓄电池项目落户渭滨工业基地,总投资 3.7亿元的秦川铸造园项目在渭滨工业基地建设……这一个个大项目,引领着渭滨工业基地不断掀开跨越式发展的新篇章。
中小企业是大企业的“摇篮”,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在带动就业、增加地区税收等方面举足轻重。渭滨区在抓好渭滨工业基地里大项目、大企业的同时,注重发挥中小企业的区域经济活力和多样性,出台了《关于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大力扶持中小企业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延长产业链,扩大生产规模,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配套产品,让中小企业在集群内走“专、精、特、新”的道路,形成龙头企业带动下的产业集群。
为了支持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区上建立了企业联保、互保机制,协助企业畅通融资渠道,按照“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的办法,上门服务,变企业找上门为领导干部进企业。为了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的整体优势,加强中小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建立生产、技术、市场网络体系,建设了科技中介服务站,将法律、审计、企划、评估、专利、技术服务、人才交流等纳入中介服务。同时,由政府协调、牵线,选择省内外对口院校建立产学研基地,以此提高企业技术水平,促进企业的创新与升级,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这一系列务实和卓有成效的举措,使落户的中小企业焕发了新的活力,也使工业基地成功跻身全省首批“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示范区”行列,被省中小企业局确定为首批“陕西省中小企业创业基地”。
科学发展新理念走上和谐路
科学发展,是时代的主旋律。渭滨工业基地坚持走又好又快发展之路,在规划、建设、管理各个环节,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特色、效益、生态、和谐”的发展理念,实现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多年来,渭滨工业基地紧盯产业发展趋势,并结合自身实际,确定装备制造、电子电器、服装生产为主导产业,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凸显工业基地产业特色。在招商中重点围绕装备制造产业优势来招商,推进同类产业、关联企业集群发展,延伸产业链,走簇群式发展、链条式发展之路。目前,工业基地主导产业占比达到 90%以上。坚持数量与效益并举,实行进入企业供地与投资强度及税收挂钩。
招商引资是工业基地发展的源头活水,没有项目的引进,工业基地就是一个空壳。也正因如此,各地在招商引资方面心态都比较急迫,担心栽下“梧桐树”招不来“金凤凰”。然而,渭滨工业基地却把一些主动送上门来的项目坚决拒之门外。这并非他们“耍大牌”,也并非其工作作风存在问题,而是他们始终把环保放在首位,严把招商关。有两家投资都在 6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曾多次前来工业基地联系,但因它们存在着环境安全方面的隐患,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面前,工业基地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环保。
“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正是秉持着这样的发展理念,渭滨工业基地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坚持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坚决拒绝高危产业、严重污染项目进入,并加大监管力度,督促入驻企业搞好污染源治理,确保达标排放,使自然环境始终保持“原生态”。其实,生态效益也是生产力。事实也证明,渭滨工业基地并没有因为设置环保门槛而贻误发展。一期入驻的绿夏服饰公司对包括生态环境在内的发展环境十分满意,“以身说法”,成功引进了 6家服装企业。如今,工业基地的三期招商计划正在展开,有几十家实力雄厚的企业早早蜂拥而来。
工业基地是企业发展的摇篮,也是解决就业的平台。渭滨工业基地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基地内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 100%,企业规章制度健全。工业基地党工委加大企业工会的组建力度,组建企业工会 12个,从组织上保障和推动劳动关系进一步和谐。鼓励失地青壮年劳动力就业再就业,支持企业开展技能培训,积极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优先推荐其到企业就业和务工。 2010年,工业基地里的企业共安置失地农民、下岗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 1000余人。
收获来自耕耘,执著创造奇迹。短短几年时间,渭滨工业基地高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大旗,以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赶超精神,引领着渭滨工业经济不断实现新的跨越。
“十二五”期间,渭滨工业基地将按照“布局合理、用地集约、产业集聚、形成特色”的要求,紧扣“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的主题,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加快产业集聚,提高工业集中度,努力建成现代先进制造业中心,力争发展成为全省县区工业基地建设的典范。到 2015年末,三期、四期将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60亿元,吸引 10至 15家企业入驻,工业基地总体实现技工贸总收入300亿元、工业产值 280亿元、工业增加值80亿元,利税 10亿元、税收 6亿元,提供就业岗位 1至 2万个。
今天生机勃勃、活力四射的渭滨工业基地,正站在新的起点,向着新的高度不断创造着新的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