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民政部党组成员、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陈传书(左)、宝鸡市委常委、副市长徐强(右)为宝鸡市老年事业局揭牌。
宝鸡市委书记唐俊昌(右)为首届“百名孝子奖”金奖获得者王彩霞颁发奖杯。
为老服务热线3999110开通时,宝鸡市市长戴征社(右二)亲自接听电话。左一为宝鸡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局局长、老年事业局局长杨建成。
陕西省老龄工作委员会按:宝鸡市历届市委、市政府一贯重视社会养老保障的政策设计和制度建设工作,对老龄事业的财政投入力度之大、发展目标之高,不仅全省领先,而且是“西部一流、全国有位”。该市在加强老龄工作上,创出了“宝鸡经验”;在建立健全养老保障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方面,创出了“宝鸡模式”,受到全国老龄委办公室高度关注,故而三位领导亲赴宝鸡调研,发文全国推广。本期《为了五十万老年人的幸福晚年》是省老龄委首次为地市老龄工作做专题报道,期望各市能以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在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加快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和老龄工作体系,实现全省老龄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在孝道文化绵延了数千年的我国,对老人尽孝向来都是儿女们的责任和义务。而在如今的宝鸡,五十多万老年人惊喜地发现:即使没有子女,或者子女力有不济,也丝毫不用担心自己的养老问题。因为,由市委、市政府一手打造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和养老服务体系,已经遍及城乡,普惠全体老年人。
党政主导 体制创新
好政策好机制为老年事业发展筑就基石
宝鸡市现有人口376万。“十一五”之初的2005年底,该市户籍老年人口为37.8万,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0.3%。到去年底,该市的老年人口增长到了50.3万,占总人口的比例也上升到了13.4%。五年间,老年人的比例上升了3.1个百分点,凸显出该市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与程度。
与之相伴的,是城市“4:2:1”家庭时代的全面到来,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的大量转移。在这两种现象的背后,则是城市与农村家庭养老功能的日趋弱化和空巢老人的日趋增多。
令人欣慰的是,早在养老问题萌芽之初,宝鸡市委、市政府就有了清晰的预见,并开始探索应对之策。在“十一五”之初,宝鸡把加快发展社会养老事业作为关注民生、落实科学发展观、执政为民的重要举措,列入了总体工作规划,并纳入了各级党委、政府年度岗位目标任务进行考核,积极探索建立老年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构建养老保障的政策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宝鸡市上至市委书记、市长,下至老龄部门的全体干部和基层社区工作人员,都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情怀,投入到了制度设计和政策选择的探索与实践中。2007年,宝鸡市政府出台了《宝鸡市加快发展养老事业的意见》,同时,结合全国、全省“十一五”规划,制定了《宝鸡市养老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为全市老年事业全面快速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制度保证,全方位多角度地制定了老年事业发展的具体目标和措施,率先提出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照顾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新思路。
根据上述《意见》和《纲要》,从2007年开始,宝鸡市每年投入1000万元用于发展老年事业,重点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社区养老中心、村级老年活动中心等基础设施,并对老年教育、老年文化活动和居家养老服务给予扶持,确保全市老年人都能享受到福利性优惠服务。还规定市县两级财政每年按60岁以上老年人人均3元的标准列支老年工作经费;县区财政按每位老人10—30元的标准列支老年事业费。
当老龄事业的发展思路与资金投入渠道确立后,由谁来组织实施,突然变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当时,宝鸡市的涉老机构有两个,一是隶属于市委的老干局,一是隶属于市政府的老龄办。前者的工作职能是管理离退休老干部;后者听上去和老龄事业很对口,实际却只是一个协调议事机构,不具有政府职能,难以承担老龄事业发展所面临的大量工作。
机构的瓶颈和局限,促使当时的宝鸡市委、市政府作出了一个大胆且极具创新性的决定:让老干局与老龄办合署办公!待时机成熟后,就在这两个单位的基础上组建具有政府职能的“老年事业局”,直管全市的老年事业发展。届时,新成立的老年事业局与老干局实行两个牌子、一套人马的运行模式。
2007年8月,宝鸡市委老干局与市老龄办实现了合署办公。一年半后,经宝鸡市政府正式批准,“宝鸡市老年事业局”顺利诞生。在2009年4月9日举行的挂牌典礼上,国家民政部党组成员、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陈传书亲临现场揭牌;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在致词中,对宝鸡市的这一创新之举给予了高度肯定:“宝鸡市老年事业局的成立,是全国地级城市中的第一家,是为做好新时期老年工作而进行的体制和机制创新,值得在全国推广。”
宝鸡市老年事业局的诞生,使得该市的老年事业发展计划有了实施的主体和中坚力量。过去,市委老干局由组织部代管,老龄办由民政局代政府管理。前者只管老干部工作,管辖范围小,面比较窄;后者则只有议事权,二者被人为地割裂,工作无法形成合力。整合后,老干局由市委常委分管,老年事业局由常务副市长分管,成了真正的市委、市政府工作机构,地位得到大大提高。同时,二者的工作形成了合力,老干部工作和老年工作得以通盘考虑,统一谋划,老龄事业发展的决策能够更具系统性、科学性,并可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抓大事、办大事。从此以后,宝鸡市的老龄工作一路高歌,突飞猛进,连创佳绩,不仅为宝鸡市五十余万老年人带来了福祉,也为陕西乃至全国的老年事业发展树起了一面旗帜。
合署三年来,宝鸡市老干局和老年事业局的各项工作都走在了全省前列,老干部工作多次受到省局表彰,老年工作连续三年在全省领先;同时,他们的许多工作还走在了全国前列,为全国老龄工作创造了体制创新的“宝鸡经验”,得到了全国老龄办和中组部老干局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
前所未有的工作成绩,使该局在2009年被评为宝鸡市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2010年获评国家七部委“全国敬老模范单位”!如此殊荣,对我省老干老年工作机构来说还是首次。
勇于探索 超前应对
完善的保障体系让老年人安乐无忧
“十一五”期间,宝鸡市的老年事业全面启动、长足发展,到目前为止,已取得了全省领先、西部一流、全国有位的佳绩,且多次得到全国老龄办、省老龄办的肯定和表彰,具体说来,有如下成就:
养老保险无缝覆盖。该市的养老保障从政策和制度层面已经实现了无缝隙全覆盖(新农保2007年试点,2009年全面推行;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2008年试点,2010年4月1日全面推行)。目前,该市企业职工参保人数达45.6万人;事业单位参保人数达1.5万人;参保农民达135.5万人,参保率达88.6%;33.5万60岁以上农村老人每人每月享受不低于60元的养老金;城镇居民参加养老保险的有2.8万人;1.26万60岁以上城市老人每人每月享受不低于80元的养老金。截至2010
年底,共发放养老金464万元。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已将宝鸡农民养老保险称为农民养老保险的“宝鸡模式”,并在全国推广。
居民医保率先实行。该市从2005年开始,率先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目前,全市参合农民250.3万人,参合率90.5%;其中,60岁以上享受医保的达24万人。共给农民补助7647.8万元,农民医疗费平均补助比例为35.1%。该市在新农合工作方面的经验,曾被卫生部向全国推广。
2007年,该市又在我省率先推行了城镇居民和少年儿童医疗保险,由市财政每年投入179l万元、县(区)财政配套1041万元,对参保居民医保基金统筹部分予以补助,为城镇居民、少年儿童建立了基本的医疗保障平台。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人员稳定就业后,可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缴费年限合并计算。截至目前,该市参保城镇居民17.3万人,占参保对象的46.8%,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9个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城市之一。同时,宝鸡还是我省第一个开展市级定点医院直通车报销的城市。
老人优待深得人心。早在1992年,宝鸡市就率先制定了对寿星老人实行优待的规定,并向70岁以上老人发放《寿星优待证》。1998年、2004年、2007年,该市又三次对上述规定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现在,全市65岁以上老人都可以免费领取《敬老优待证》或《寿星优待证》,享受十项优待,比如可免费乘公交车(为此,市财政每年向公交公司补贴300万元),免费参观游览市、县区各公园、旅游景点和名胜古迹,免费参观本市范围内的各种文物、书画、摄影等艺术展览,免费进各影剧院、体育场(馆)看电影和演出;看病免交普通挂号费(专家门诊挂号费减半),需大型检查或住院的,减免10%费用,等等。
从2002年开始,宝鸡市还为全市年满90周岁和百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发放50元、100元不等的高龄津贴。2010年10月,该市又在全省率先推行80岁以上高龄老人补贴制度,对年满80岁、90岁及百岁的高龄老人,每人每月分别发放50元、100元、200元不等的生活保健补贴。
2007年10月,宝鸡市开通了全省首家3999110老年人信息服务热线。三年多来,该热线为老人提供养老政策解读、法律咨询、寻医问诊、交通问路、票务查询、旅游指南等各类信息服务2万多次,成了全市老年人的知心朋友。
由于该市的老人优待工作起步早、政策落实得好,2010年12月,当省老龄委举行“陕西省80岁以上高龄老人生活保健补贴首发”式时,特意选择了宝鸡,意在表彰该市为全省老人优待工作所起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社区照护无微不至。近年来,宝鸡市把加快发展社会化养老工作作为发展老年事业的重点工程,通过政策引导、财政投资、项目支持不断加大为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积极搭建社会化养老服务平台,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老年人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目前,该市已建成社区养老服务中心47个,老年人活动中心152个,新建和改造县区老年活动中心5个。在此基础上,该市还积极探索,不断深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用政府出钱购买服务的方式招募养老照护员532名。这些照护员除负责建立社区老年人档案、组织老年人活动、在社区养老中心为老年人服务外,还上门照护孤寡、空巢老人。他们从解决老年人最需要、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入手,通过多种渠道,为老人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福利性日常照护服务,如代行动不便的老人购买物品、家宴帮厨、送水换气、清洁整理、修修补补等;为患病老人提供康复护理、家庭病床、临终关怀等;为老人提供法律援助、维权、咨询,开展经常性精神慰藉、矛盾化解等;组织开展文艺活动,为高龄老人祝寿、集体拜年、节日慰问等。为了解决空巢、行动不便老人的吃饭难问题,部分社区还成立了“日托中心”和“托老所”,为老人提供订餐、送餐服务。
以渭滨区为试点开展的“爱心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区财政每年投入100万元用于社区养老服务。“养老服务中心”对辖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进行详细摸底登记,并分类制订了补助办法,按老人们的实际需要,提供6—60小时的免费照护服务。老人们每享受一小时的免费服务,养老中心给照护员支付8元报酬。换句话说,老人们每月最高可享受480元的免费服务。这不仅强化了社区养老服务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了为老服务的质量,也满足了不同类型老人的多样化需求,为全市进一步深化社区养老服务工作进行了有益探索。
志愿者提供有力补充。2007年,宝鸡市工会、妇联、共青团、老龄办还联合发起“服务今天、享受明天”的爱心护理义工活动。现在,该市已成立了百余支“爱心护理”义工队,千余名爱心志愿者长期活跃在各个社区活动中心和高龄、孤寡、贫困老人家中,义务为老人服务。像陈仓区,已招募志愿者456人,成立了志愿者指挥中心,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志愿者管理制度、工作规范及工作档案,做到了月月有安排、周周有活动、天天有工作。志愿者们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结对子为老人提供多层次的个性化服务,演绎出很多动人的爱心故事。
机构养老多元并存。从2007年开始,宝鸡市还由政府出资,以县区为单位,建设300张床位以上的中心敬老院,集中供养分散在各乡镇的五保老人。截至目前,该市已建成县级中心敬老院6个,在建5个。所建的中心敬老院完工后,可增加养老床位4000多张。除此之外,他们还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采取民办公助、政府补贴等方式,鼓励民间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目前,民间资本所建的老年公寓有5个,床位达到1200多张,初步形成了公办、民办、股份制等形式并存的多元化养老新局面。
积极争取国际援助。2008年初,宝鸡市积极争取而获得的投资350万元的国际助老项目落户凤翔。项目实施以来,累计为6个村的老年协会提供活动经费4万元,购置文体设施器材6.6万元。项目村的老年协会,均达到了有组织机构、有制度、有人员、有场地、有经费、有活动的“六有”标准。该项目还为382名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为253名贫困老人购买了总价值56万元的生产资料,促进了农村低龄贫困老人增收自养的能力。
支持老年社团工作。近年来,宝鸡对老年社会组织的建设和管理不断加强,既进行政策指导,又给予财政经费支持,从而造就了夕阳红艺术总团、老年大学、老年学学会、老年基金会等叫得响的文体、教育、学术、经济品牌,为老干部老专家发挥作用,为广大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和老有所乐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目前,该市有13个老年艺术团、120多个老年演出队、5000多名老年演员、27家老年经济实体和一所在读学员达1200余人的老年大学,老年学学会组织网络也在2008年实现了12个县区全覆盖。市县两级有近200位老领导担任社团负责人,2400多名老干部参与了各级关工委和校外辅导员工作,3200多名老人参与了各级各行业老年科协工作,1100多人参与了各类文体协会的工作,1800多人参与着维护乡村和社区治安、纠纷调解等工作,还有600多人参与了廉政、物价监督等工作,最大限度地汇聚了大老龄工作合力,为宝鸡的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
高点谋划 凝聚力量
大活动强势带动老年事业大发展
老龄问题涉及千家万户和社会的各个层面,其重要性和紧迫性自是非同寻常。为增进全社会对老龄问题的共识、对老龄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最近三年多来,宝鸡市老干局、老年事业局在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的同时,还以每年的“老人节”(重阳节)为契机,策划举办意义大、反响好的主题活动,明显地扩大了老年工作的影响力,为老年事业的发展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时至今日,很多宝鸡人仍然不能忘怀2008年重阳节前夕的那场“百名孝子奖颁奖晚会”。这台以市政府名义举办的晚会,是全市范围内持续大半年之久的“百名孝子奖”评选活动的最高潮。对宝鸡来说,在全市范围内如此大规模、大范围地评选“孝子”,新中国成立以来这还是首次。评选通过自下而上的选拔和25万人的直接投票,最终产生了10名金奖孝子、20名银奖孝子、70名铜奖孝子。在9月24日举行的盛大而隆重的颁奖晚会上,当宝鸡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唐俊昌,市政协主席张民义,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乔军,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上官吉庆及省老龄委副主任艾向东等50多位领导上台,为百名孝子一一披红授奖时,尤其是当十名金奖孝子朴素、真挚、大爱至孝、感人至深的事迹在大屏幕上播出后,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无不热泪盈眶。市委书记唐俊昌也被深深地感动了,当晚他在接受采访时所说的每一句话,都饱含着真情:“这些孝子的事迹十分感人,他们都是善良的人,是让人尊敬的人!希望有父母的人,都能像他们一样尽快尽孝;希望没有父母的人,也能向他们学习,把自己的一份孝心奉献给社会,为我们宝鸡的和谐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为2008年宝鸡最有影响力的十四件大事之一“百名孝子奖”评选活动后来被载入了《宝鸡60年大事要览》。而获奖的“百名孝子”
作为远近闻名的“孝亲敬老之星”,则成了全市群众学习的楷模。2009年,当全球华人在宝鸡炎帝陵举行省亲祭祖大典时,金奖孝子党建生还作为主祭人,与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等60位代表一起,祭奠了中华文明的先祖炎帝。
2009年以来,宝鸡市老干局和老年事业局又大胆地策划和组织了五次千名老人专列游京津、游华东、游港澳活动。2009年5月6日,首列载着1200余名老人的“敬老号”专列从宝鸡站驶出,欢快地奔向首都北京。在接下来的七天里,来自宝鸡各个角落的老人们登长城,观鸟巢,逛故宫,漫步天安门广场,瞻仰毛主席纪念堂,坐轮船游海港,吃正宗狗不理包子……每到一处,他们都喜出望外、激动不已,发自内心地感激政府帮助他们实现了多年的梦想。
2009年重阳节前夕,借着举国上下欢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喜庆气氛,宝鸡又组织全市离退休老干部和老年人,开展了红歌演唱活动。参与演唱的老人有上万名,其中既有86岁高龄的离休老干部,也有刚刚退休的“年轻”老同志,他们用超越年龄的热情和自信,展现了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精神风采。
去年,宝鸡又成功地举办了包括书法、绘画、摄影、戏曲、舞蹈、健身操等艺术形式在内的“首届老年艺术节”,各县区选送了260多幅书画作品、700多幅摄影作品、250多本老年著作在艺术节上展览,至于参评的文艺节目,更是达200多个。参展作者和参与演出的万余人平均年龄64岁。参展作品和演出节目题材广泛,从体现党的温暖,展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等不同侧面,充分反映了宝鸡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和老年事业所开创的可喜局面。
“重阳节”前夕于市民广场举办的老年风采文艺节目展演,历时三天三夜,将老年艺术节推向了高潮。来自全市十二个县区和市夕阳红艺术总团的近3000名演员,向三万多观众表演了十三场各具特色的文艺节目。台上,演员们载歌载舞、激情飞扬;台下,观众们心醉神迷、掌声不断。好多老人感慨地说:“政府这么重视我们老年人,年年为我们过节!我们的老年生活可真是不一样了,既轻松快乐,又有滋有味。生活在宝鸡,可真是幸福!”
三年多来的四次“大活动”,以强有力的宣传声势和影响弘扬了孝道文化,树立了社会正气,掀起了尊老敬老热潮,对宝鸡老年事业的大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现在,走在宝鸡的公园广场、街巷社区,随处都可以见到老年人安乐、幸福的笑脸和怡然自得的生活画卷。
面对宝鸡老年事业已经取得的成就和未来良好的发展态势,宝鸡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局局长、市老年事业局局长杨建成同志激情澎湃地说:“宝鸡的老年事业取得了一些进步,但迎接白发浪潮的任务仍然很艰巨,好多工作才刚刚起步,仍需要各级组织和社会各界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大力的支持。老年事业是造福一代又一代老人的朝阳事业,也是造福千家万户的千秋功业,任重而道远。我们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党和国家及宝鸡市委市政府对老干部和老年工作的方针政策,以全面实现‘六个老有’为目标,以‘百善孝为先、敬老我先行’为主线,不断探索创新,实现宝鸡老年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宝鸡老年事业,将会更加辉煌绚烂;宝鸡老年人的幸福指数,将会越来越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