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冬日暖阳洒在宝鸡市陇县街道上,穿城而过的千河静静流淌。在城关镇北城社区,二十多位中青年干部正沉浸在一场“热气腾腾”的宣讲中。
在北城社区陇州印记红色文化体验馆,满头银发的老党员张栩新坐在讲台上,一边翻着浅黄色的稿纸,一边绘声绘色地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讲台下,大家神情专注,有人不时低头记着笔记。
12月13日,张栩新在陇州印记红色文化体验馆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75岁的张栩新,是陇县银发宣讲团的一员。在这支由12人组成的宣讲团中,年龄最大的90岁,年龄最小的64岁,有的人经历过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有的人经历过艰苦卓绝的沧桑年代。如今,他们充分发挥老党员“活党史”作用,以亲身经历、鲜活事例、感人故事,为陇县党员群众送上一堂堂“声”入人心的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
连日来,陕西以“1+3+N”模式组建的宣讲团在全省深入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中宣讲,各地还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走进基层、走进群众。
发挥余热 让更多群众听见党的声音
29页手写宣讲稿上,苍劲的钢笔字迹工工整整,这是张栩新为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特别准备的材料。
10月16日,张栩新与陇县其他离退休干部坐在电视前,认真收听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听完报告后,张栩新反复研读报告,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生活感悟,撰写出一份别具一格的宣讲稿。
“手书笔录是多年来养成的习惯,我们宣讲团成员坚持先学一步、深学一层,把与群众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用陇县的‘方言土语’解释出来。”张栩新说。
2007年从陇县人大常委会退休后,张栩新没有让自己闲下来。“在几十年的工作中,我对党史有了更深的领悟,退休后我加入了银发宣讲团,积极发挥余热,让更多基层群众了解党的历史。”张栩新说。
近几年来,张栩新的足迹从乡镇到社区,从县机关单位到中小学……他将党的好声音传递到了更多老百姓的心坎里。
“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怎么来的?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好日子的到来不光要靠党的好政策,更要靠自己的双手去打拼……”12月13日,张栩新在城关镇北城社区,用群众最熟悉的语言宣讲着党的二十大精神,台下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宣讲结束后,北城社区党支部书记杨永感慨地说:“老领导的宣讲让我深刻感受到一代又一代人是如何奋斗过来的,今后我一定以老党员为榜样,厚植为民情怀,用心服务群众,改进服务方式,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关爱下一代 培育更多时代新人
11月底,在陇县秦源小学,银发宣讲团另一位成员——64岁的退休老干部、陇县政协原主席张笃志为学生们热情洋溢地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从固关战斗等红色故事,到“青年强,则国家强”等二十大报告金句,张笃志通过深入浅出的解读、生动鲜活的故事、提气鼓劲的话语,勉励同学们通过学思践悟,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穿到学习和生活中,引导广大学生与家国同心、与奋斗同行、与信仰同向,真正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离休不离党,退休不褪色”。退休后,张笃志积极参与到陇县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深入中小学校,为青少年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引导和熏陶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多年来我坚持到学校宣讲,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根铸魂,立德树人,鼓励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远大理想而奋斗。”谈起到学校宣讲的初心,张笃志说。
如今,张笃志不仅是陇县银发宣讲团中的一员,也是陇县银发关爱团的骨干。
据陇县组织部副部长尹宝平介绍,近年来陇县组建了以老干部为骨干的银发关爱团,积极发挥“五老”优势,多次进课堂、进校园、进社区开展宣讲,帮助困难青少年解决实际问题,积极营造全社会关爱困境青少年的良好氛围,关心、关注、关爱青少年成长,为青少年办好事办实事100多件。
今昔对比 让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
老党员、老干部就是一本“会说话”的活教科书。
“上世纪60年代初,我刚到陇县工作,当时全县财政总收入仅有360余万元,去年全县财政总收入达到了2.7亿元,乡亲们的生活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1月底,81岁的老干部刘向东在陇县老科协会议室里向大家娓娓道来。通过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让听众更加真实地感受党的伟大成就。
81岁高龄的刘向东亲身参与、亲眼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及发展壮大,对党有着十分深厚的感情,对党的政策精神有着深刻的理解。白头虽老赤心在,如今,作为银发宣讲团的一员,他仍活跃在陇州大地,向基层党员干部、广大群众讲述着鲜活真实的故事,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深入人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乡村振兴的重大任务,这是‘三农’工作今后要下功夫完成的目标,要使我国农村变成绿水青山、生态自然永续循环的经济样板。”刘向东说,“作为一名受党教育多年的老党员,我愿活到老,干到老,为新农村新面貌的实现而摇旗鼓劲!”
近年来,为了让老干部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陇县除了组建银发宣讲团,还积极引导离退休老党员组成银发志愿团,深入镇、村、企业,发挥特长优势,通过多方渠道帮助群众增收致富,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我们不仅要让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人心,也要促进宣传成果转化为工作成效。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全县文明城市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建设等工作,突出‘学精神、正方向、强素质、提能力’四个聚焦,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陇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小龙说。
发挥老党员的引领作用
本报记者 段承甫
12人的宣讲团队,平均年龄超过70岁,近年来宣讲了60余场次……陇县这支银发宣讲团,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老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虽然退休了多年,但我还想为社会再做点什么。”
“追随党走过半个多世纪,如果身体允许,我还要一直讲下去。”
“没有什么故事,比党的故事更动人。”
……
银发宣讲团的老党员们,坚持用自己的方式致敬曾经的岁月、未来的长路。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见证了县城乡村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是发展的开拓者,以平凡之心做不平凡的事;他们是时代的推动者,为县城的建设发展发光发热。
在宣讲中,银发宣讲团成员用本土乡音,讲述着几十年来的亲身经历、所思所闻。每一次宣讲都有真实的案例、鲜活的人物,每一场宣讲都让台下的听众入脑入心、感慨万千,在潜移默化中,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播到人们的心里。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党员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要畅通“老有所为”渠道,激励老干部充分发挥余热、传帮带扶、薪火相传,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继续发光发热。
让更多乡亲共享发展成果
本报记者 段承甫
“听老党员讲过去的故事,更能感受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12月13日,陇县东风镇下凉泉村党支部书记葛建军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葛建军表示,这为下凉泉村做好乡村振兴工作指明了方向。
下凉泉村距陇县县城10公里,地处千河畔的一块川塬地上,是个打粮食的好地方。2012年,葛建军当上了村党支部书记,开始思考如何让乡亲们富起来。在他看来,要让群众富起来,就要在土地上做好文章,把个人种植的传统农业改为集约化经营,通过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不断拓宽群众致富渠道。
带头成立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搭建电商营销平台助力“陇货出山”、建立农作物区域试验站、建面粉厂、引进万只奶山羊养殖场 ……几年间,下凉泉村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打造出优质良种、优质饲草、生猪畜禽、有机蔬菜四大产业集群,曾经的集体经济“空壳村”变成了产业明星村。2021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百万元大关。
“作为陇县的乡村振兴示范村,下一步,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以科技转化为支撑,依托西农大旱作实验站,打响‘种好粮,看下凉’品牌;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动乡村治理;聚焦‘四美红旗村’创建,把绿水青山转化为群众增收动能,让更多群众参与乡村建设,让更多乡亲共享发展成果。”葛建军信心满满地说。(来源:陕西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