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共宝鸡市委老干部工作局网站! 欢迎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怀念我的父亲

[ 信息发布:本站 | 发布时间:2021-07-29 | 浏览:636次 ]

作者:宫志忠 单位:宝鸡市太白县林业局

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以祖孙三代穿插跨越百年的亲身经历,回顾社会进步发展史,家族兴衰变迁史,不由人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为党不写点感激之情,着实让人寝食不安。

我的父亲生于社会很不平静的1918年。他的父辈生活在军阀混战、鸦片害人的年代,他的叔伯也未能幸免,成了“瘾君子”,家庭生活异常困难,父亲童年的记忆中,八口人只有八升玉米在石磨上推下来勉强过个年,穿的粗布衣服补丁摞补丁,四季衣不遮体,能吃上稠饭、饱饭,穿暖和成为他最大的愿望。

父亲十来岁年纪就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知道了春种啥、秋收啥,能养起耕牛、家禽,粮食有了收成,除自足外,还时不时接济别人。然而,到了民国十八年(1929年),关中大旱,地里庄稼颗粒无收,旱情持续蔓延。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夏季又发生了罕见的蝗灾,紧随其后的瘟疫、霍乱流行。在那灾荒年月,到处是逃荒要饭的,经常出现抢吃抢喝的局面,路边经常发现饿尸,卖儿卖女现象比比皆是。

青少年时期的父亲饱尝了忍饥挨饿的滋味,目睹了天灾人祸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使他早早的懂得了勤劳的重要,坚定了他立志改变贫穷面貌的决心和信心。几年灾荒过后,山外有手艺的人到山里寻活谋生。他瞅准山里有木材没木匠就虚心求教,刻苦学艺,就成了农业生产方面的多面手,也为乡亲们服务多了一项技能,生活的艰辛磨练了他闲不住的性格,农忙务农,农闲扯板、烧炭做木活,雨天在家给乡亲们做家具、修农具收费及其低廉,或者是互帮互助。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日子渐渐有了起色,父亲没有忘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讨荒要饭之人上门来都要给饭吃,或者不论粮、面、食物都要打发点,不能让饿着肚子或空手而去,本村及周边乡村谁家揭不开锅,借面借粮都要借给;至于种子、农具、耕畜,都是“有求必应”,父亲说:“人要大家活哩,咱有这个能力么,不帮不厚道,不仁义。虽说有国民政府哩,没见过国民政府的官员和啥政策,只有保长、甲长向百姓催收粮钱款项外,只顾他们自己的日子,谁来问过百姓的死活?咱不操心,这些人谁来操心。”

父亲平凡的点滴作为,日积月累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一九四九年秋,太白解放。不久,区政府派工作队进村。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发动群众积极参加土地改革运动,除匪、禁烟,着手建立乡村政权。工作队告诉大家毛主席、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人民要翻身当家做主人,村上要成立农民协会,这个农会是代表大家,组织领导大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村级政权组织,要民主推选群众信任办事公道的人当农会主任。村民一致选举父亲为村农会主任。

父亲当上农会主任,参加区、乡政府召开的各级会议,学习文件、听报告,思想觉悟很快有了提高,真正认识到毛主席、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府确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谋幸福的。这是中国开天辟地以来没见过的事。哪个皇帝把老百姓当过主人?把人民挂在嘴上,放在心上?旧社会,咱想帮穷人过上好日子,但世上穷人太多了,只能凭有限的能力尽力而为。现在好了,上面有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面有拥护咱的群众支持,大家齐心搞,不怕日子过不好,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他着手的一件事就是亲自动手改造破旧民房,办起了全乡第一所初级小学,让周边几个村庄的娃娃都上了学,组织变工队、季节性互助组,过渡到常年固定性互助组;一九五四年创建了全乡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自己一手创造的家业,五六十亩土地,五牛一驴、水磨牛圈毫不保留的交给合作社。在他的带领下,全村六个自然村庄办起了四个合作社。,一九五六年六个自然村一次扩并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他当选社主任。他的口头语就是“农民种地为打粮,打不下粮食,拿啥给国家做贡献?拿啥改善人民生活?粮食是一犁一锄一䦆一锨做出来的,党员干部不带头、指手划脚就弄不成!”他时时事事处处以身作则,依靠群众、带领群众在合作社大路上越干劲越大,粮食产量年年提高,年年超额完成国家分配的征购任务,社员生活明显改善。党和人民群众也没有忘记他,吸收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选区、县一二三届人民代表;第三届县人民委员会委员,省劳动模范候选人。国庆十周年赴京参加庆祝活动。公社化后一直担任大队长,65岁高龄了,还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优秀基层干部”称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他参与土地定等定产、划分牲畜作价分配,依然帮助不会种地的贫困人家耕作收种。因为有了先进的科学技术,良种化肥,农药机械,几年功夫家家粮满囤,猪满圈,牛成群,他深情地说:“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好年景,这是在天堂过日子哩!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实现”。晚年经常告诉儿孙们:“要永远跟定共产党,坚定不移走下去,错不了,到啥时候都要把党和人民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去做;亏人的事千万做不得,不要叫人骂先人,不能给共产党抹黑。”

受他老人家的熏陶和潜移默化,儿孙们不负厚望,一家三代几十口人都遵纪守法,热爱祖国和人民,忠实的拥护党的领导,及时得到了教育和培养。有的在乡村一线服务基层群众;有的在党政部门、事业单位等不同岗位发挥着作用,成为各行各业的业务骨干,也相继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孙辈不论在哪一条战线工作,都能积极投身脱贫攻坚、疫情防控、抗洪救灾等主战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20余年,假如他老人家在天有灵,我想告诉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延续了几千年的皇粮国税全部免除,乡村不再搞提留,村干部由政府发工资,种地有了补贴,农民没有负担;义务教育不收费、基本医疗有保障,60岁领上养老金,70岁有高龄补贴;群众不愁吃、不愁穿,吃粮不用再打磨,吃的用的不用愁,一个电话送进门,从有饭吃、有衣穿到能吃饱、能穿暖,现在更是吃得好、穿得好;房子早已经从破旧的茅屋、土坯房搬到砖瓦房,甚至于一部分群众享受农民进城政策,搬进了高楼大厦;通村水泥路修到家门、修到田间地头,公交车通到村口,大车小车家家有,“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这些,在旧社会是想都不敢想的。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没有今天的好日子、就没有全民小康……

父亲更不会相信的是:中国这么大,能够用8年时间通过精准扶贫,使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农村全部脱贫;能够用8个月时间打赢一场惊心动魄的疫情防控战……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这是党之幸、国之兴、民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