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共宝鸡市委老干部工作局网站! 欢迎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跟党走,谋幸福—记一位抗美援朝的老兵

[ 信息发布:本站 | 发布时间:2021-07-29 | 浏览:600次 ]

作者:赵莉渭 单位:宝鸡市老年大学

萌生写我老公公的文章,是清明那天,蒙蒙细雨中,我们去给他上坟。遇到了很多常年没见的人,大家都忘不了前来缅怀,缅怀那些墓碑下被淹没的人以及他们的故事,而后,便渐渐淡忘。但我总不甘心逝去的人就这么被人淡忘,就觉得每个生命都是鲜活而不凡的。

我的老公公离开人世是四个月之前的事,享年92岁,一生没做过什么大事,只是养育了五个儿女。但他基本是健康快乐地活到92岁,我一直很关注老年人养老的问题,像他这样的终老,其实应该是每个人都奢望的。在纪念中国共产党诞辰百年之际,不知怎么我就想到了他。他的健康长寿,他的乐观豁达一直让我深受感染,究其原因,除了东北人天性的豪爽大度性格,还跟他始终坚定不移地跟党走的经历不无关系。

从记事的时候,日本就已占据东北,老百姓艰苦的生活始终伴随着他,十几岁就去给地主当长工补贴家用。赶走了日本人,他所在的辽中县茨榆坨镇,一会儿国民党兵,一会儿共产党兵,走马灯似地经过。一天,一队国民党兵抢了村里老百姓一大车粮食往村外拉,他的父亲拉起一杆枪冲到村口,一个人硬把那一车粮食截了下来。这种刚烈的性格深深影响着他,很快他就不顾家人阻拦参加了共产党组织的基干民兵队伍。那时到处战事不断,支前民兵死伤无数,他的母亲见他数日不归,就跑到一个又一个死人堆里去找他,老人家翻开一具具年轻的尸体,呼唤着他的名字……。那凄惨的场面,每每说起,都让他泪流满面。由于他表现 出色,经常被评为优秀模范上台接受表彰。1950年8月,部队扩兵,刚结婚不久的他,就和另一位基干民兵一起,毅然穿上军装,戴上大红花奔赴朝鲜前线。

而我的婆婆,17岁就没了父母,一个人带着三个弟弟靠给人打零活和要饭为生。公公去朝鲜后,作为军人家属,她受到政府优待,被安排进豆腐坊做事,每天要到很远的压水井里挑18桶水泡豆子,做豆腐,工作虽累,但总算能吃上饱饭,还能照顾上弟弟们的生活。

公公当兵后,在64军的特务连担任司号员。先被编入东北边防军二线部队,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和局部战术反击作战。之后,64军整个移驻朝鲜西海岸大同江口以南地区,担负西海岸海州地区和延安半岛、翁津半岛防御任务。一走就是两年。

他所在的部队虽基本执行的防御任务,但每天都在敌人的飞机大炮封锁下,风餐露宿,饮冰含雪,终日和死神为伴,吃尽了苦头。一天,他正跟战友执行侦察任务,突然,一颗炮弹从他们侧面打来,刚才还正在跟他说话的人,一下子就被炸成碎片,而他双腿也被炸伤昏迷过去。待他醒来,正被人抬在担架上往后方转运。之后就被送回国内在芙湖疗养院养伤,伤好战争也结束了。他返回家乡,成了全村唯一一个出去当兵活着回来的人,他的父母妻子怎样的欢心可想而知。而后才开始生儿育女。后被招进沈阳桥梁厂工作,1966年迁至宝鸡。

他一生都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党指挥到哪里,他就干到哪里,从不退缩。即使在六十年代那个特殊时期,他也是吹着冲锋号,勇敢地捍卫党的领导的人。工作中更是积极主动勇挑重担,从不抱怨,多次被评为厂级的优秀党员,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工作者。虽然文化不高,但对待子女,但全都是积极乐观向上的,几个孩子虽然没有当大官挣大钱的,但都安居乐业,恪守本分。

我刚结婚到他家时,丈夫跟我说,他看见他爸背着行李卷走在去外地打工的路上,心里很不是滋味,可老爷子跟我说:“出去干活很开心,累不累的不当啥。”后来,他在家属区看大门,整天和人说说笑笑,热情满怀。我下班回来,老远就看见他满脸贴着纸条在树下和一群老头打牌,差点笑出了声。到了晚上,他就穿上艳丽的服装领着一群大爷大妈在广场扭东北大秧歌,扭、扮、唱、逗、耍、杂等各种技巧全上,完全是一个活泼俏皮的老顽童。过年过节,家里就摆上麻将桌,我两岁的儿子就坐在他腿上帮他码牌。

他和他们那个年代的大多数人一样,视荣誉重于生命,到了晚年,居委会要给抗美援朝老兵的家门口挂一个牌匾,“革命军人”,我们看了都笑一笑,他却比得了几百元奖金还高兴,一再问我们看到没有,说明党还是很重视他们,没忘了他们的。这种对党的忠诚,让我们十分感动。老婆婆也是,一再说都是借了党的光了,才让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其实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生活都很困难,而他们家更是如此,四十多元的工资要养活七口人,基本都靠吃高粱面过活,有人帮他们申请了困难补助,可一位老乡因故在馆子里请他吃了个饺子,还被人告发了。他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也始终不忘报党恩,始终积极努力地工作。

他干的是钢结构车间的铆装工,也叫拼装工,就是把两个或几个钢部件拼连在一起,严丝合缝后再由电焊工焊接。这个工作不仅需要技术还需要体力,他经常抡着大锤哼哧哼哧地干着,很苦很累,大汗淋漓,但他从不觉得。他常说,这不算啥,我活得很好,很多牺牲了的人都享受不到了。每年过年政府给他的特殊补贴,他也都自己悄悄留着,说这是党和政府给他让他花的。直到临终时,才交给老伴,让老伴花去。这些事看似可笑,实则骨子里透着他对党的事业的敬重和热爱。

在建党百年之际,想起这样一位老人,就由不得不让人敬重。他永远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楷模,我们永远都要记住这样一些人,时代永远需要他这样的精神!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