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共宝鸡市委老干部工作局网站! 欢迎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宝鸡工合运动

[ 信息发布:本站 | 发布时间:2021-07-29 | 浏览:806次 ]



抗战爆发后,宝鸡作为抗战的大后方,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便捷的交通条件等因素,成为工合运动发展的理想之地。同时,宝鸡邻近陕甘宁边区,便于支援边区的生产生活和抗战斗争。因此,工合总会成立后,根据周恩来和博古的建议,路易·艾黎他们便开始筹划在当时陇海铁路的西端终点站宝鸡成立办事处。


1938年8月23日,受中国工合总会派遣,卢广绵同工合指导员、上海技工孙夏威来到宝鸡。在他们的积极动员和大力支持下,8月26日,由7名铁匠联合成立了“天星大华手工铁器社”,这是中国工合运动开展以来创建的第一个工业合作社,并随即在原宝鸡县城西门里路南(今宝鸡市金台区中山西路)成立了“中国工业合作协会西北区办事处”,这是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建立的第一个派出机构。

中国工业合作协会西北区办事处成立后,将大批沦陷区流落到后方的难民和失业者组织起来,积极创办各类企业,开展生产自救,解决了3万多产业工人和难民的吃饭问题,发展和保护了宝鸡地方民族工业。因处在战争的特殊时期,西北工合的各类企业紧紧围绕军需民用,积极开展生产,为抗日前线提供了大量的物资援助。抗战期间,西北工合办事处共先后建立了宝鸡、凤翔、陇县、双石铺等18个事务所、6个指导站,500多个合作社,业务遍及纺织、服装、矿冶、化学、机械、五金、食品、文化用品、土木石等几大类,产品多达一百余种,中国工业合作协会西北区办事处也成为抗日战争时期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群众性经济运动,为供应战时的军需民用、支持长期抗战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作为西北工合运动的中心,宝鸡工合承担了繁重的军需供应任务。仅1939年12月,工合宝鸡事务所所属合作社生产供应的军毯就达5万多条、军大衣3.6万件,市值近100万元。同年,受宋庆龄委托制作了10万件棉衣送交西安八路军办事处转送前方抗日将士。当时,抗日前线军需的毛毯中,有80%是由宝鸡地区工合组织生产的,受到了前线后方的交口称赞。宝鸡工合成为当时抗日前线军需物资供给的重要生产基地。因此,宝鸡也被中国工合运动的发起者和领导人之一的埃德加·斯诺称为中国的“工合城”。


工合宝鸡事务所从成立到1940年上半年,在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下,还积极开展了抗日救国运动。事务所的所属单位和工人,大多是爱国青年,有“抗大”学习过的,有党组织派来的,有失业技术工人,有从沦陷区逃出的难民。他们在地下党员的带动下,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抗日救国宣传活动。文艺宣传队在街头、农村演出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演唱《松花江上》《九一八小调》《黄河大合唱》等歌曲,在内部还教唱《延安颂》《国际歌》。他们还在宝鸡虢镇街头挂出抗日战争形势图,给群众讲解抗日形势。党组织还指定党员在农村办夜校,一方面教农民认字,一方面宣讲革命道理,激发民众抗日救国热情。党组织动员职工和附近村庄的妇女多纺毛线,织好军毯,支援前方抗日将士。“工合”毛纺站所在地永清堡有“小抗大”之美誉。西府地委曾利用“工合”这个进步团体,先后几次派县(工)工委领导干部一面隐蔽,一面继续开展党的工作。

(来源:学习强国—宝鸡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