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共宝鸡市委老干部工作局网站! 欢迎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追忆戍边岁月 致敬建党百年

[ 信息发布:本站 | 发布时间:2021-07-30 | 浏览:983次 ]

作者:秦禄科 单位:宝鸡市文化和旅游局

1969年冬天,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报名参军入伍,从宝鸡乘拉货的火车西行4天,到达了新疆乌鲁木齐。

当时中苏两国关系恶化,同年3月,苏联入侵我国东北珍宝岛,被我边防部队打败,苏军损失巨大。8月,苏军为了报复,在我新疆塔城地区又发起挑衅,造成我边防部队重大损失。记得街道上到处都是这样的标语:“提高警惕,保卫祖国”,“新疆的主要危险来自苏联现代修正主义”,感觉随时就要打仗。在乌鲁木齐休息了一天后,我们乘搭着帆布的解放牌军用卡车,冒着零下几十度的严寒,向西北方向行进4天,到达中苏、中蒙的边境地区——中国版图的西北边陲阿勒泰。

冰天雪地 戍边卫国

在阿勒泰吉木乃北面中苏边界上,有一片地区叫别尔克乌,属中苏争议地区,每年冬天我方都要组织当地群众去争议地区放马,以维护国家领土主权,这时苏联方面就组织武装军人驱赶我方马匹,不让我们进入争议地区放牧。

1970年冬天,我在阿勒泰军分区司令部工作,军分区按照上级要求,为防止苏联的干扰破坏,维护我国领土主权,组建了吉木乃别尔克乌争议地区放牧前线指挥部,由分区司令部、政治部、后勤机关抽调二十余人,并从骑兵二团抽调各种武器配置的两个连,驻扎在争议地区附近。

指挥部和连队的住房是用木板搭建的,没有完工时,我们就先住在棉帐篷里,骑兵二团的两个连也住在两个大帐篷里。当地气温很低,都是零下三十多度,吃的菜全部是冻的。我刚好睡在帐篷的最边上,晚上头发就被冰冻在帐篷上了,半天才能取开。因为在备战状态,我就只能戴着皮帽子睡觉了。没有柴火做饭,指挥部的同志就踏着五十多公分厚的积雪到外面捡一些干的柳树枝,背回来做饭。冰天雪地里,我们克服种种困难,时刻保持警惕,坚持巡逻、忠诚守卫,保护我方群众放牧,维护我国领土主权,一直到1971年3月25日局势稳定,任务完成后才结束驻扎。在从别尔克乌争议地区回吉木乃途中,汽车行走艰难,因为又是沙子,又是冰,要用东方红拖拉机牵引才能启动。途中又遇到了吉木乃有名的“闹海风”,风力高达8级,伴着吹雪,我和战友们只好下车手拉手走,不然把人就吹跑了。

1971年底,我从分区司令部调白哈巴边防站工作,因冬天雪大交通阻断,只能骑马出行,晚上,我就住在当地哈萨克牧民家中。当地牧民对解放军非常友好、热情,夜里还帮忙喂好了军马,让我感受到深厚的军民鱼水情和民族团结一家亲。在雪地里骑马走了三天,到达了白哈巴边防站。

白哈巴边防站在阿勒泰山的深处,地处中苏、中蒙三国交界的友谊峰下,也称“西北第一哨”,每年九月中旬到来年的四月底都是大雪封山,上下边防站都要骑马或乘马拉爬犁,所以大家都称这里是“威虎山”。穿着军装拿着枪,守卫哨所保边关。带着这神圣而又光荣的使命,我在白哈巴边防站工作了整整十年。

蚊虫王国 默默驻守

1980年,我从白哈巴边防站调至北湾边防站。这两个边防站地理环境特殊,白哈巴边防站号称“威虎山”,北湾边防站则号称“沙家浜”。

北湾边防站地处额尔齐斯河边,这里水草茂盛,蚊虫极多,平均每立方米达到5000余只,被称为世界四大蚊虫王国之一,因几面环水,大家称这里是“沙家浜”。

这里的蚊虫密集的程度,一般人是想象不到的,一巴掌打下去就有密密麻麻100多只蚊子。“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北湾的蚊子一把抓”,是毫不夸张的说法。

每次去界河附近潜伏巡逻,即便气温很高,大家也得戴上防蚊帽,穿上防蚊雨衣,因为穿正常衣服蚊子就叮透了。这里的蚊子种类多,毒性大,被蚊子叮咬后,严重的会出现流脓、休克、伤口溃烂的现象。穿上雨衣虽然热得汗流浃背,但蚊子叮不透,人还好受一些。

到菜地干活就如同养蜂人把蜂箱打开一样,蚊虫密度特别大,就连上个厕所都得点着茅草。平时,我们晚上一般会燃两盘牛粪,放在连部门口熏蚊子。大家在这里和蚊虫作着斗争,蚊虫也磨砺了我们顽强的意志。

记得新疆军区一位领导到站上后看到这个环境说,这里的同志只要能坚持待在这个地方,给他们每人记三等功都应该。虽说自然环境恶劣,但大家依然无怨无悔地驻守在这里,用青春和汗水守护着祖国的边防,为党和人民筑起了一道坚固的安全屏障。

1981年站上修建边防站西边的连部营房,团副政委赵进文同志来站上检查工作,写下了“以站为家,以苦为荣”八个字。这八个字,可以说是我们全站干部战士军旅生涯的真实写照。

界河遇险 军犬立功

北湾边防站位于额尔齐斯河的西端,往西几百米就是苏联,八十年代初,边防站配备有一辆汽艇,用于界河附近的边防巡逻。

界河横跨额尔齐斯河,河的南北就是中苏边界。十月的一天,我们跨过额尔齐斯河去边界巡逻,过河时一切顺利,巡逻结束返回时意外发生了。当汽艇离开额尔齐斯河南岸约30米左右时,我发现汽艇不向前走,而是顺河水向苏联方向移动,距离苏方哨楼约150米了,我问驾驶员王建财同志怎么回事,他说他也不知什么原因。我马上意识到问题严重了,如不及时制止,汽艇就有可能漂到苏联境内,将会造成很大的涉外事件,会受到外交部、总参的全国通报,当务之急就是要把汽艇稳住,不让它向苏方漂流。

哈萨克族战士别尔汗说:“指导员,我下去把汽艇控制住”。我当机立断:“任何人不能下河!”因当时水流湍急、河水冰冷,人要是一下河遇冷就会腿脚抽筋无法活动,还会有生命危险,站上过去就有这样的先例。我马上给驾驶员说,抛锚!但锚抛下去后可能由于河底石头太多,汽艇还是没能停住,继续向苏方移动。当天我们巡逻时带有军犬,这只军犬是从东北我军训犬基地分配来的。我立即问训犬员何虎年,我们的军犬会不会游泳。他说会。我马上让他指挥军犬把汽艇上的备用绳咬上,游到南岸,让军犬绕树几圈把艇稳住,结果军犬很快就完成了任务,汽艇终于稳住不向苏方游动了,这下我们才松了一口气。经过一番检查,原来是汽艇转动轴松动了,没有推动力。经检修测试一切正常后,我们把汽艇开到南岸,把立了功的军犬接上艇,顺利驶向北岸,完成了此次巡逻。回来后我高兴地说:“这次军犬立功了,没有让我们越界,顺利完成了巡逻任务,全站上午会餐,庆祝我们经过努力,克服困难取得胜利。”

这事也让我认识到工作要谨慎认真,器械设备须时常检修,且遇事要沉着冷静,绝不可马虎大意,不然小事也会酿成大错。

边防岁月 虽苦犹荣

过去在边防站,打电话不方便,看报纸、看家信都很困难。冬天邮递员半个月甚至一个月才送一次报纸和信,哪天如果听说邮递员骑马来站上送信,战士们就像过年一样热闹,早早聚在路口等候着。手快的战士从邮递员那里抢到送来的信,就成了围追的对象,大家会追着他,一边跑一边听着他一个一个叫收信人的名字,收到家信的战士很高兴,没有收到信的就很失望。报纸一来就是一麻袋,大家按日期排好,从前往后看。当时最方便的信息来源就是听收音机,边防站每天组织大家收听一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节目,虽然地处偏远,但通过报纸、广播,我们仍能坚持学习并关心着党和国家的大事。

我在北湾边防站工作时任指导员。边防站编制干部较多,连长、指导员、副连长、副指导员、机要参谋、电台台长、医生等,许多干部家属都随军,住在哈巴河县团部家属院。我就一个单身汉,除了到团机关开会外,一年大部分时间都在站上,责任很大。边防站有汽车、汽艇、军马、军犬,还有牛羊猪,可以说是还是生产队长。

部队都是年轻人,思想比较活跃。地处边防,那个时候武器弹药都在战士宿舍,站岗放哨都是带真枪实弹,对战士的思想动态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做思想工作要细致入微,因为稍不注意,处理不当,就可能发生重大问题。不能不管,也不能不注意管理方式激化矛盾。战士有思想问题,我就及时个别谈话,看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有个别战士遇事想不开,我就通过其同年入伍的老乡或和他关系要好的同志侧面说服教育,让战士们真正感受到部队这个大家庭的关怀和温暖,形成一个团结奋进、坚强有力的战斗集体。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三十多年过去了,回想起当年和来自五湖四海的战友一起驻守边疆、保家卫国,觉得无比光荣和快乐!那些历经风霜雨雪的戍边岁月,对我来说就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也让我后来转业在机关里工作依然兢兢业业、扎实严谨。是党培养了我艰苦奋斗的品质,是部队铸造了我钢铁般的意志,追忆戍边岁月,致敬建党百年,惟愿祖国繁荣昌盛,富强安宁!